旧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旧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使用)

Ⅰ 前言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较强的临床二级学科,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本大纲教学内容包括皮肤性病学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皮肤结构、皮肤性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各论部分详细介绍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适当介绍一些有关皮肤性病的新进展。学习皮肤性病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或)熟悉皮肤性病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为从事临床皮肤性病学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

四 教材:《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学军8版,2013年

参考书:《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王侠生,廖康煌,1版,2005年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出版社,赵辨,1版,2010年。

II 正 文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一 教学目的

认识皮肤的组织结构,学习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二)熟悉:皮肤的组织结构。

(三)了解: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三 教学内容

(一)表皮各层的组织结构:表皮各层、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附属器的结构: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大(小)汗腺、甲。

(三)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 教学目的

认识皮肤性病症状与体征,特别是皮肤性病的症状与体征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上重要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皮肤病性病的体征(皮损)

(二)熟悉:皮肤病性病的症状。

(三)了解:皮肤性病的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一)皮肤性病症状:瘙痒、疼痛

(二)皮肤性病的体征:原发性皮肤损害、继发性皮肤损害。

(三)皮肤性病的诊断: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皮肤病性病的外用药物疗法及治疗原则,根据皮肤病性病的表现正确选用各种外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介绍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皮肤病性病的主要内用药物疗法。了解物理治疗如电疗法、光疗法、微波、冷冻疗法在皮肤性病中的应用。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种类、剂型及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二)熟悉: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皮肤病性病的主要内用药物疗法。

(三)了解:物理治疗如电疗法、光疗法、微波、冷冻疗法在皮肤病性病中的应用。

三 教学内容

(一)外用药物的种类。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三)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四)皮肤病性病的主要内用药物疗法;物理治疗如电疗法、光疗法、微波、冷冻疗法在皮肤病性病中的应用。

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

一 教学目的

在学习完皮肤性病学总论的基础上,介绍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分型,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引起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原体;初发型单纯疱疹的常见类型,复发型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分型;初发型单纯疱疹、寻常疣、跖疣及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单纯疱疹与带状疱疹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

三 教学内容

(一)单纯疱疹:病因、发病机制、初发型单纯疱疹的常见类型复发型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带状疱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三)各种疣: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真菌形态的基础上,学习真菌性皮肤病的定义、分类,真菌病实验室检查方法,头癣、体股癣、手足癣和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真菌的基本形态、头癣、手足癣和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头癣、体股癣和手足癣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熟悉:真菌的分类,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甲癣、甲真菌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了解:引起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因、传染方式、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一)真菌:分类、实验室检查

(二)甲癣、甲真菌病:定义临床表现治疗

(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十二章 动物性皮肤病

一 教学目的

介绍疥疮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疥疮的发病机制。

(三)了解:疥疮的流行病学、预防 。

三 教学内容

疥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十四章 皮炎和湿疹

一 教学目的

在学习皮肤病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接触性皮炎、湿疹、的定义、病因、临床表

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接触性皮炎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掌握各期湿疹的临床特点及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二) 熟悉:熟悉接触性皮炎、湿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三) 了解: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湿疹的病因及不同部位、皮疹形态的湿疹;几种局限性湿疹。

三 教学内容

(一)接触性皮炎: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二)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尿布皮炎、化妆品皮炎、漆性皮炎。

(三)湿疹:湿疹治疗原则湿疹临床分型及表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的症状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病的特点,与接触性皮炎及手足癣的鉴别等。

(四)湿疹病因:变态反应、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物理化学刺激、饮食、代谢及病灶;几种局限性湿疹的临床表现。

第十五章 荨麻疹类皮肤病

一 教学目的

介绍荨麻疹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掌握荨麻疹的特征性皮疹;慢性荨麻疹的概念;伴有过敏性休克的急性荨麻疹的抢救治疗方法。

(二) 熟悉:荨麻疹的病因、治疗。

(三) 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荨麻疹:病因、临床表现(特征性皮疹及慢性荨麻疹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伴有过敏性休克的急性荨麻疹的抢救治疗方法)

第十六章 药 疹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向学生介绍药疹的定义、容易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药疹的变态反应性机制;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潜伏期、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等);药疹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症药疹的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药疹的定义;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药疹的常见临床类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分型;重症药疹的治疗。

(二)熟悉:不同类型药疹各自的特征性皮疹;药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 了解:药疹的发病机理及药疹的预防措施。

三 教学内容

(一)药疹的定义

(二)药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

(三)药疹的临床表现:药疹的常见临床类型;不同类型药疹各自的特征性皮疹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分型;

(四)药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重症药疹的治疗

第十九章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一 教学目的

介绍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征、组织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银屑病的分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及其它三型银屑病的临床特征;银屑病的用药原则。

(三)了解: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三 教学内容

(一)银屑病: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和治疗。

(三)银屑病:临床分型、各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四)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 论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常见皮肤病的基础上,介绍性传播疾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和防治。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我国重点防治和监测的八种性病病种。

(二) 熟悉:性传播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

(三) 了解:国内外各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

三 教学内容

(一)性传播疾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

(二)我国重点防治和监测的八种性病病种。

(三)国内外各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

第二节 梅 毒

一 教学目的

介绍梅毒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分型与分期、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吉-海反应)。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分型和分期)、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吉-海反应)。

(二) 熟悉: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 潜伏梅毒及梅毒血清固定的概念。

(三) 了解:梅毒的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一)梅毒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

(二)梅毒的临床特征(分型和分期)、潜伏梅毒及梅毒血清固定的概念。

(三)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四)梅毒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吉-海反应)

第三节 淋 病

一 教学目的

介绍淋病病因、发病机制、淋球菌耐药性、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 熟悉: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淋球菌的耐药性。

(三) 了解:淋病的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一)淋病病因、发病机制、淋球菌耐药性。

(二)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三)淋病的治疗原则和治愈标准。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一 教学目的

介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

(三) 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五节 尖锐湿疣

一 教学目的

介绍尖锐湿疣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尖锐湿疣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三) 了解: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和组织病理表现。

三 教学内容

(一)尖锐湿疣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三) 尖锐湿疣的治疗。

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

一 教学目的

介绍生殖器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生殖器疱疹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

(三) 了解:生殖器疱疹的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一)生殖器疱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

(二)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三)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方案。

教学组织与方法

实施机构:由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执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课后练习题。

考核办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时数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多媒体教学

2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多媒体教学

2

皮肤性病的治疗

多媒体教学

2

病毒性皮肤病

多媒体教学

2

真菌性皮肤病

多媒体教学

2

皮炎和湿疹

多媒体教学

2

疥疮、银屑病

多媒体教学

2

荨麻疹、药疹

多媒体教学

2

性传播疾病概论、淋病、非淋

多媒体教学

2

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多媒体教学

2

合计

20

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2016年9月修订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 电话:0851-28608341  Email: 1530023619@qq.com  邮编:563003
 ICP备案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