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系贵州省重点学科,成立于1988年,在此之前,一直合并于内科教研室之中;先后涌现出一批学术精湛、治学严谨的优秀教师;如原大连医学院的郎恩千教授、魏厚义教授,后来的杭维亮教授、吴岳洲教授等,他们的言传身教为教研室留下了宝贵财富。大连医学院北迁后,教研室仅剩有8名教师,师资队伍严重匮乏。30多年来,经过全科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拼搏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徐平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徐祖才教授领导下;如今教研室共有专职人员37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0人;硕士以上比例达67.5%,博士比达 29.7%,学科队伍中45岁以下成员比例达到 75.8%,取得市级以上人才计划人数2人。教研室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教学水平、临床工作、科研能力在省内同行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现教研室负责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学科、多个层次的教学任务,有专职教师25人,本科理论教学每年达266学时;还承担实习生和见习生的教学任务,本科实习带教每年达500余人次、见习带教每年近200人次。教研室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方法,从各个角度方位形象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02年设立硕士点,开始招收神经病学研究生。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全体教师还肩负着临床一线的医疗重任。神经内科病房现有编制床位104张,实际开放床位130张,年住院病人4千余人次,年门诊量8万余人次。科室由病房、门诊、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室4个功能部分组成。其中病房由2个病区(一病区、二病区)组成,其中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位于一病区;设有记忆门诊、癫痫门诊、帕金森门诊、睡眠门诊及神经免疫门诊等专病门诊;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分为肌电图室和脑电图室。对神经科重症、疑难病有广泛深入的研究。科室拥有长程视频脑电中央监护系统、便携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设备(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脑电图仪)、经颅磁刺激仪(rTMS)、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神经重症动态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床旁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动态血压监护仪等国内外先进的诊疗及抢救设备及部分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等辅助检查,可满足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不仅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也给教学工作提供了方便。多年来,我科还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量进修生,带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教研室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每年派1-2名年轻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进修或短期培训;每年10人次左右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通过各种形式外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为临床和教学及时补充我科前沿知识。科室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6项(目前在研8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0项(创新人才团队项目2项)、横向课题12项,在研总科研经费1100余万元;科室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神经病学相关专著(教材)1部、副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20部;获贵州省科技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3项。
目前已成为省内最大的神经病学诊疗及教学基地之一,中华医学会贵州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单位。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为振兴贵州医学教育、为我校进入医科大学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