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7月13日至16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2级本科生第三团总支“贞丰争锋行”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开展挖掘贞丰特色、体验非遗文化、践悟红色精神的劳动实践活动,用青年一代的视角看贞丰的秀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探寻当地非遗文化传承的难点的机遇,助力当地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沿蜿蜒山路,见峰林绝品,踏枫林绝景
实践队前往有“黔中盛景自然天成无双地,寰宇圣母钟神天秀第一峰”之美誉的双乳峰,领略双乳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走过蜿蜒盘旋的山路,登顶观景台,见自然秀丽造化、独具特色的民俗与双乳峰的景致融为一体,孕育了山脚下高低错落的古老村落,人见山峰之秀美,山见布依文化之传承。除此之外,实践队还来到静雅奇秀的三岔河景区,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一座神奇美妙的天然大公园。最后,实践队还观看了双乳峰景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特色手工艺品,感受到了当地的浓浓民族风情。
贞丰特色矿泉水-贞山贞水
双乳峰及山下村落
三岔河风景区

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传统节日-六月六
感受古城烟火,寻味特色美食
夜幕降临,实践队来到贞丰非遗餐馆,体验了当地布依最著名的灰粽,品尝了源于明洪年间的布依八大碗以及当地特色小吃,更深一步了解贞丰布依美食文化。随后,实践队前往贞丰县夜市街,极具当地特色的美食盛宴浮入眼帘,繁华的夜市地摊经济展现了贞丰的人间烟火。
布依八大碗
贞丰特色布依灰粽
千年非遗文化遇创新,争做贞丰守艺人
纸,是传承千年的文化载体,贞丰非遗古法造纸被外界誉为东方文明古法造纸的“活化石”。实践队来到贞好青年艺术展厅,在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下,聆听一颗构树种子长大成材,经过七十二道复杂工序成为一张畅销全球、保护作品千年不褪色的纸的故事。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传统非遗技艺与新国潮的碰撞与融合,意识到贞丰传统文化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在创新中传承,在创造中发展,这种碰撞与融合让贞丰非遗文化走进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使更多的人看到贞丰非遗的独特和美丽。
实践队员采访古法造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仕阳
随后,在皮纸制作技艺州级非遗传承人杨帆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体验了非遗漆扇的制作过程,了解了贞丰的蜡染、扎染、陶艺、刺绣等传统非遗手艺。在这过程中,队员们清晰意识到:贞丰人民打造出一条完整的非遗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同时,新时代守艺人用开放创新、有教无类的思想,让非遗文化在创新中得到发扬和传承,在创造中蓬勃发展,这为贞丰旅游业的发展擘画出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向旅客呈上一张独具特色的贞丰名片。
贞丰特色扎染产品
实践队员体验漆扇制作(图为成品)
实践队员与皮纸制作技艺州级非遗传承人杨帆老师(右五)合影
脚步丈量先辈路,红色精神代代传
贞丰亦是红军长征所行至之地,实践队追寻红色记忆,走进贞丰县白层古渡红军长征抢渡北盘江遗址、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古镇文昌宫红军纪念馆。
去到白层古渡遗址的沿途中矗立着一座座记录红军长征抢渡北盘江史实的雕像,其中雕刻的“巧破万卓夫”、“枪决赵四奶”等一系列故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红军在贞丰这片红色热土上所展现的英勇气概、机智无畏与爱民精神。到达白层渡口遗址后,全体人员首先在白层古渡红军长征纪念碑下为逝去的英雄默哀一分钟。随后,贞丰县白层镇党委委员吴维生动地向实践队描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奋勇杀敌、前仆后继的场面,讲解红军长征时期贞丰县的红色历史和英雄史诗。队员们听后,感慨万千,再次坚定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当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先辈故事
白层古渡纪念碑与碑前浮雕
随后,实践队赶往了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白岩关战斗遗址地势险要、连山绝壑,行进艰难,而红军正是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中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巧妙运用地势与敌人打游击,取得了一场接一场的胜利。遗址的石头、堡垒仍然保留着当年战斗的痕迹,诉说着红军的艰苦卓绝、诠释着贞丰的红色革命精神。
贞丰白岩关战斗遗址
战斗遗址石刻
接着,实践队来到了贞丰古镇文昌宫红军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了贞丰会战、红军坡扪战斗、白腊战斗等的具体过程,参观了红军使用过的战斗号角、旗帜和军装。红军奋勇杀敌的胆量、红军不畏敌人的气概与勇猛深深震撼着每一名队员。
实践队员聆听文昌宫讲解员讲述红军历史故事
参观过后,实践队来到了贞丰县丰茂街道兴隆社区,慰问了有战斗功勋的退役军人,聆听他们的故事以及作为一名军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铭记历史,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断奋斗。
实践队员在兴隆社区慰问退役军人
实践队员聆听退役军人故事
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从双乳峰到三岔河,从白岩关战斗遗址到白层古渡遗址,从文昌宫到非遗造纸展览馆。在追寻红色记忆的道路上,队员们深深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的深深军民鱼水情,看到了贞丰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体验了贞丰独特的民族文化,理解了非遗文化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非遗文化在创新中的新发展。希望贞丰的美,能够在青年一代的视角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实践队员出征仪式
(一审徐继平、李澜、田源 二审杨洪艳 三审王东红;撰稿:张玲、杨建康、徐婉扬、邓虹艺、任子鑫、邵靖杰、沈星彤、陈诺;摄影:罗亮(贞丰融媒记者)、张玲、杨建康、徐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