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医心助兴”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3人在李晓琴、左飞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我校乡村振兴驻村点遵义市正安县流渡镇中华村开展以“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医心助兴”社会实践团队以“乡村振兴·青春报道”、“清洁河畔·守护家园”、“果香四溢·直播助农”、“健康义诊·情暖人心”等系列活动,深入乡村基层,在实践与参与中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青春报道
7月11日上午,“医心助兴”实践队一行来到正安县流渡镇中华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了党群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随后开展了乡村振兴座谈会,会议由前中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文浩主持。会上,中华村支部书记、主任郑策同志对“医心助兴”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队员们介绍了中华村基本村情、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随后,遵义医科大学派驻中华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赵小静同志对驻村一年多以来的主要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了分享。最后,流渡镇人大主席杨刚同志做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遵义医科大学派驻的驻村干部的工作成效,并表达了对遵义医科大学近年来对流渡镇的帮扶工作的感谢,杨刚同志寄语同学们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最后,“石榴籽黔行”宣讲队的赵乐驰同学为村干部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他分别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缘起及内涵、贵州快速发展的十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三方面进行阐述。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各族村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扬“石榴籽”精神,浇灌“共同体”之花。
会后,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医心助兴”团队开展了河道清理文明实践活动,队员们都体验了一回河流的“美容师”,集体来到中华村河道,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对河道及沿岸的塑料袋、塑料瓶、纸屑等垃圾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河道面貌焕然一新。队员们还向路人宣传科普保护环境的意义和做法,发放生态环保手册,呼吁村民要爱护母亲河,共建共治共享共护美好家园,同学们皆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清洁河畔守护家园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队员们在中华村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产业基地现场参观了中华村的产业发展。队员们对特色产品的品质、特点、成分等进行了调研考察,并通过直播帮助村民拓展销路。直播过程中他们运用淳朴真实的语言,将具有特色的鹰嘴桃、生态米、菜籽油带到观众面前,积极与观众互动,取得了较好的助农宣传效果。同时,团队队员还通过在微信、QQ朋友圈宣传等方式帮助村民拓展销路。




科技赋能 直播助农
活动最后,队员们进行了健康义诊活动。此次义诊主要采用入户走访方式,针对村中的老村干、老党员、空巢老人、因病致贫家庭,并带了米、油等生活必需物资进行慰问。健康义诊期间,队员们还向周边村民进行健康宣讲,并发放推动移风易俗的宣传手册,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医学知识,向村民普及医学常识,使村民进一步了解了高血压、糖尿病早防早治的重要性,还对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进行了宣讲。


健康义诊 情暖人心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引导学院学生进入基层、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盼同学们能涵养社会责任感,勇担使命,怀青衿之志,并履践致远,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和活力源泉。
(审核:一审李晓琴、田源 二审杨洪艳 三审王东红;撰稿:左飞;摄影:医心助兴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