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专业及导师教师简介
一、妇产科学硕士点简介
妇产科学是1955年首批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之一,也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第一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授权点。妇产科学是遵义医学院重点建设和优化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与妇科肿瘤、围产医学、生殖内分泌。
遵医妇产科从70年代初由大连医学院的前辈们开始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80年代开始妇科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对卵巢癌的化学治疗进行个体化研究,从生物学方面探讨了肿瘤细胞的增值能力与卵巢癌化疗的关系,为卵巢癌化疗个体化方案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分子理论基础;所开展的乙状结肠代阴道治疗先天性无阴道和年青早期宫颈癌患者予术式改进行阴道延长手术在贵州省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羊膜腔内输液治疗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并获省科技进步奖。现开展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同时进行医学咨询,减少缺陷儿的出生,为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贡献,生殖中心通过了卫生部的检查,获得了试管婴儿的准入证,将为贵州省的妇幼保健工作作出贡献。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77人,其中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博士后1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1人。
研究平台:在妇科与妇科肿瘤、围产医学、生殖系统感染与免疫,在国内子宫内膜癌的机制研究、宫腔粘连术后联合羊膜干细胞及电生理技术修复子宫内膜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科研项目及水平:在“2019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前100强中,本学科位居第44位。近5年,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8项,获纵向科研经费1041.8万元;发表SCI论文11篇(JCR二区以上3篇),参编教材6部。
研究生培养情况:研究生在读期间多人获得“省级、院级优秀研究生”称号 。
学科设置:本硕士点设置三个研究方向:妇科与妇科肿瘤、围产医学、生殖内分泌。
1.妇科与妇科肿瘤
特色与优势:主要对宫颈癌的分子基础研究和诊治的进展;卵巢癌的化学治疗个体化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研究。从生物学方面探讨了肿瘤细胞的增值能力与卵巢癌化疗的关系,为卵巢癌化疗个体化方案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分子理论基础。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探讨临床上肿瘤基因治疗是有意义的,也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王东红,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第一临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遵医附院临床部主任及妇产科副主任。
为国家级住培基地评估专家、贵州省高校教学“金师”、贵州省一流课程负责人、首届高等院校数字化国际优质课程负责人、贵州省执医考试临床类别实践类考试首席考官。
现任中国优生优育科学协会母婴健康保障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一届妇产科专委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届常委理事、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委会第三届主任委员、贵州省住培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31年,具有良好的医德素养和师德师风。擅长妇科恶性肿瘤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具有妇科腹腔镜四级手术资质。专业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医学论文80余篇,包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2篇;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含中科院一区及二区论文各2篇,IFtotal=36.08)。
主持及参与省部级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学论文13篇。参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医学示范案例分析》、“十四五”高等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妇产科)》(第2版)等教材或专著6部。
获贵州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遵义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优秀奖。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2022贵州省首届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大赛妇产科组带教老师个人一等奖。获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称号。
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至今13年,培养妇科肿瘤方向研究生20人,其中毕业12人,在读8人;培养全科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3人(均毕业)。所培养的研究生荣获贵州省2022年首届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及二等奖1人,荣获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委会研究生论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4人,荣获校级“最美志愿者”1人,参与立项部级课题2人,主持立项校级研究生课题3项。
Email:wangdonghong1970@126.com。
陈大勇,男,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23-2024年度作为访问学者在浙江大学访问学习一年。具有妇产科学及高强度聚焦超声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其中一区SCI一篇(IF 7.103), 以通讯作者在本学科北图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完成贵州省科技厅项目1项,参与贵州省科技厅项目3项,完成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授权新技术发明专利3项。获得2020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科技之星”。
Email:daronchen125aaaa112@foxmail.com
2.围产医学
李权,妇产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主任。
目前任贵州省计划生育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产科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妇产科学分会常委,贵州省生殖遗传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生育信息学组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遵义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妇科内分泌疾病、计划生育疾病和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复发流产诊断和治疗,产科危急重症诊断和治疗、抢救。在遵义地区率先开展微损伤治疗女性不孕、肝素精准保胎治疗习惯性流产、宫颈环扎治疗晚期流产。主张保母子平安,提前预防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是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产科执行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服务理念,坚持“孕妇在产科自己选择医师,自己选择接生护士”的个性化服务。门诊治疗女性各种异常疑难子宫出血。主持产科工作,重视危急重孕产妇抢救,注重产前筛查,确保 母子平安、健康。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项目二项,贵州科技厅资助课题一项,院级课题2项。国外发表SCI论文10篇,国内期刊40余篇。
Email:1013283493@qq.com
张强,中共党员,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青年委员,贵州省药学会妇产科疾病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遵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生理产科及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擅长产科各级手术操作及危重孕产妇救治。目前主持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及遵义市科学技术局课题各1项;参与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北图核心论文3篇,科技核心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省级及院级新技术新项目4项。
研究方向:围产医学;人体微生物组与母胎健康/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
E-mail:zgzyzq@163.com
3.生殖内分泌
王德婧,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妇产科住培基地负责人,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
专业方向:生殖内分泌。研究方向:卵泡发育调控、薄型子宫内膜。业务专长: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反复着床失败,试管婴儿技术等。
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生殖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孕育与生殖专委会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生殖与遗传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健康贵州行动学术及组织委员会常委;贵州省药学会妇产科疾病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遵义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多次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多次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篇。在学校和附院的科研平台支持下,指导研究生近20名,开展和实施微囊泡对卵泡发育调控的研究,填补我省辅助生殖领域微囊泡研究的空白。在规范性促排卵方案的应用方面,获得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环境污染物对胚胎发育与妊娠的影响》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2018年贵州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2019年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科技之星”。2023年《高龄不孕女性促排卵方案应用》获遵医附院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
Email:2430085462@qq.com
罗克燕,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科主任。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要扎根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辅助生殖临床经验和宫腹腔镜手术经验。擅长不孕症、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反复移植失败、复发性流产等治疗。担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贵州省医学会生殖与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资深评审专家、中国妇幼健康学会生殖医学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遵义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遵义市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常委。
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地区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及新技术。
Email:lkycjr@sina.com。
宫黎明,男,博士,高级实验师、遗传咨询师,现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贵州省生殖与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遵义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国家科技部和贵州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贵州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专家和卫生监督专家,擅长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卵子和胚胎玻璃化冷冻复苏、精子冷冻复苏、精子激活等技术。主导并实施黔北地区第一例卵子玻璃化冷冻复苏,目前成功妊娠多例。带领实验室团队,并配合临床医生将临床妊娠率提高了25%以上,将生殖医学中心冻融胚胎临床妊娠率提高至单月最高70%。
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生殖医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级、地厅和校级科学基金4项,入选遵义医科大学“12345”未来人才——“医技名匠”培养计划,第一作者发表SCI和北大核心等文章5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
Email:aschac@163.com
张明哲,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
从事生殖内分泌疾病及男女性不孕不育症诊疗工作多年,擅长不育不孕症患者夫妻双方同诊同治、生殖内分泌疾病、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外科技术等。
学会兼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药研究促进会妇产科与辅助生育分会委员;中国性学会男性生殖医学分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委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辅助生殖技术监测与评估专委会男科学组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男科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生殖与遗传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常委;遵义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地区基金等多项,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发表SCI及北图核心文章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卵巢功能下降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辅助生殖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医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Email:mingzhezhang8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