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前言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6学时。
四 使用教材:《病理学实验指导》,自编,3版,2015年。
Ⅱ 正文
实验一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修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几种常见的组织损伤的形态及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病理变化。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几种常见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肉眼形态及其镜下结构。
(二) 掌握各类变性、坏死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病变特点。
(三) 掌握几种局部血循环障碍的肉眼形态及镜下结构。
(四) 掌握淤血、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三 教学内容
大体标本:肾萎缩(高血压肾、肾盂积水)、脑萎缩、心肌肥大、肝水变性、肾水变性、肝脂肪变、脾被膜透明变性、胸膜透明变性、肾,脾梗死、足坏疽、肾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急性肺淤血、槟榔肝、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心室附壁血栓,心、脾、肾贫血性梗死,肺或肠出血性梗死。
切片: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透明变性、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病理性钙化、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肺褐色硬化、槟榔肝、混合血栓、血栓机化再通、急性肺淤血水肿。
实验二 炎 症、肿 瘤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炎症的形态学表现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学习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常见肿瘤的病理学变化。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不同类型炎症的肉眼形态及脓肿,蜂窝织炎的镜下结构。
(二) 熟悉炎症时的渗出现象和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结构。
(三) 结合理论掌握各种性质炎症的病变特点。
(四) 掌握各种常见肿瘤的一般形态及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五) 结合理论掌握肿瘤的特性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三 教学内容
大体标本:绒毛心、黏膜假膜性炎(白喉或细菌性痢疾)、脓肿(肺、脑)、各型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慢性胆囊炎、胸膜或心包粘连、鼻炎性息肉。肿瘤的各种外型及质地、颜色,各种生长和转移方式的肿瘤、常见的肿瘤。
切片:各类炎症细胞、纤维素性心包炎、肺脓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肉芽组织、慢性炎症(慢性胆囊炎、异物肉芽肿、结核性肉芽肿)。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涂片、皮肤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Ⅰ、Ⅱ级、肠腺瘤、肠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
实验三 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变化,并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二)学习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三)学习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几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肉眼形态及镜下结构。
(二)结合理论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的病变特点,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三)掌握各类型肺炎肺炎、矽肺的肉眼形态及其镜下结构。
(四)结合理论掌握各类型呼吸系统肿瘤的病变特点,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五)掌握几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肉眼形态和镜下结构。
(六)结合理论掌握胃溃疡病、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变特点,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三 教学内容
大体标本: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高血压心、原发性高血压肾、脑出血、各期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大、小叶性肺炎、硅肺、肺癌。阑尾炎、慢性胃溃疡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
切片: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大、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硅肺、鼻咽癌(泡状核细胞癌)、肺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各型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胃癌、肝癌。
实验四 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
一 教学目的
(一) 学习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二) 学习常见传染病的病理变化,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肾炎、肾盂肾炎的肉眼形态和肾炎的镜下结构。
(二) 结合理论掌握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并联系病变认识其临床表现。
(三) 熟悉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四)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已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熟悉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梅毒、爱滋病、淋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三 教学内容
大体标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癌。原发性肺结核病,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干酪样肺炎,肺结核球,肺粟粒性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病(肠、脑膜、腹膜、肾、骨、睾丸等)、细菌性痢疾、肠伤寒。
切片: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慢性肾盂肾炎、肾透明细胞癌。肺粟粒性结核病,淋巴结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 由第一临床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 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课堂教学及PBL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 教学点:在病理学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由病理学教研室委派。
3 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讨论、复习等结合。
四 考核办法:平时课堂提问、实验报告成绩、考勤及小测验等。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容 |
教学时数 |
实验类型 |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4 |
验证型 |
炎症、肿瘤 |
4 |
验证型 |
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 |
4 |
综合型 |
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 |
4 |
综合型 |
合计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