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研室工作细则
l、每学期至少安排三次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包括学期初教学计划安排布置会、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会、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会等。
2、每学期至少组织二次教研室、教学专科的集体备课,内容分为课程的总体性备课、按系统划分的单元性备课和具体的课时性备课。
3、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针对年青教师培养的教研室会议,包括制定培养计划、新课程或新教师试讲、教学环节和效果分析及评价等。
4、教研室主任、秘书属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必须进行检查性听课,每人应听课6-10个学时,由教研室秘书负责安排。
5、承担见、实习带教任务的教研室、教学专科,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应轮流安排教学查房,每周或隔周一次,教学查房须主题明确,记录详细。内、外、妇、儿教研室还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指定专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脱产带教,脱产人员须跟班听大课。教学查房、脱产带教安排表应及时上报第一临床学院备案。
6、认真做好学生毕业实习前计划、实习后总结工作。
7、妥善保存见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实习医师的病历须按规定归档。每份病历要求有带教教师的修改痕迹或评阅意见,同时必须签字。
8、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应各组织一次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等,参加对象包括实习生和见习生。
9、按实习生出入科实际次数做学生出入科岗前教育并作好记录(附讲稿)。
10、教研室、教学专科应针对实习生每2-4周开展一次典型病例讨论。
11、教研室须安排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周举行一次针对实习生的专业知识讲座,内容包括:临床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各专业的新知识,要求讲座的时间、地点相对固定,安排表要提前按月上报第一临床学院备案。
12、完整保存教师已授大课的规范教案与讲稿。
13、组织、鼓励教研室成员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参与教改科研项目实施及教材建设、编写等。
14、内、外、妇、儿等相关教研室应认真组织实施实习医师的出科病历书写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要求制订针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方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任务分工等,带教教师应是完成规范化培训的高年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
15、每学年年终必须做好本年度的教学工作总结,并安排好下一学年的工作。
16、按教务处要求完成三期教学检查,并作好总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