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档案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教学档案>>正文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2012-12-12 13:39   审核人:   (点击: )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

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桥梁学科,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诊断学实验教学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诊断学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三基”为基本指导思想,旨在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诊断分析能力的训练,重点在于系统地训练学生,使其掌握问诊的内容与技巧、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和临床诊断思维方法。诊断学实验教程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与临床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本实验指导中突出了实践性、实用性、启发性。在内容上分为物理诊断、实验诊断和心电图检查。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影像学、法医学学生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的
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其中问诊4学时,检体诊断20学时,完整病历书写4学时,异常体征4学时,实验诊断24学时,心电图检查12学时。
四 教材:《诊断学实验教程》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陈琦 2010年4月
正文
实验一 问诊
教学目的
问诊是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的重要方法,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并掌握问诊主要内容与方法。
教学要求
(一)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三)了解病史采集和问诊的重要性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问诊的重要性。
(二)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三) 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四)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实验二 一般状况及头颈部检查
教学目的
在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正常状态的基础上, 掌握头颈部的检查方法及内容。
教学要求
(一)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及正常体征。
(二)掌握头颈部的检查方法及内容。
教学内容
(一)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二) 发育与营养、面容与表情、姿势、体位与意识状态的判断方法。
(三) 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班、蜘蛛痣、水肿等的辩认。
(四) 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五) 头颅外部一般检查。
(六) 眼、耳、鼻检查。
(七) 口腔检查:唇、口腔粘膜、牙及牙龈、舌、扁桃体、咽和喉的检查。
(八) 颈部检查:颈部的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甲状腺及气管位置。颈部血管检查。
实验三 胸、肺部检查
教学目的
在熟悉胸部、体表标志和人为划线的基础上,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应用。
教学要求
(一) 熟悉胸部、体表标志和人为划线
(二)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 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二) 胸廓的正常形态、胸壁静脉、胸壁压痛、肋间隙、皮下气肿的检查方法
(二) 肺部的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
3、叩诊:叩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种类、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下界与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
4、听诊: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及分布范围,异常呼吸音的检查,啰音的检查;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胸膜摩擦音的检查方法。
实验四 心血管检查
教学目的
在掌握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及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杂音的检查方法。
教学要求
(一)掌握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及内容。
(二)掌握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杂音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 视诊: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温度、范围;心前区搏动
(二) 触诊:心脏触诊的方法:心脏搏动情况同触诊对视诊结果的进一步确定或鉴别;震颤的检查方法;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方法。
(三) 叩诊:心脏叩诊方法、叩诊顺序。正常心浊音界的确定。
(四) 听诊: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杂音、额外心音、心包摩擦音。
(五) 血管:脉搏检查:脉率、脉律、正常值、紧张度、强弱、弹性、动脉壁状态。动脉杂音的检查方法。周围血管的检查:水肿脉、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
实验五 腹部、脊柱四肢及神经反射检查
教学目的
在了解腹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
教学要求
(一)掌握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二)了解腹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三)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
(四)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腹部的体表与分区。
(二) 腹部检查
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皮肤及其他。
2、触诊:触诊方法。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腔脏器、腹部包块的触诊。液波震颤与振水音的检查。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脾叩诊及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及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
(三)脊柱与四肢
1、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2、杵状指(趾)的检查。
3、浮髌试验
(四) 神经反射
1、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Hoffmann征、阵孪(踝阵孪、髌阵孪)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Cordon征。
(五)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六) 直腿抬高试验( Lasegue 征)。
实验六 全身体格检查
教学目的
在减少病人体位改变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有序地完成全身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强化系统全面体格检查的概念。
教学要求
(一)强化系统全面体格检查的概念。
(二)在尽量减少病人体位改变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有序地完成全身体格检查。
教学内容
(一)将分段体格检查进行有序、连续仅要求平卧的病人坐、站一次完成体检。坐位的病人立、坐各一次完成体检。
(二)复习体格检查的内容。
实验七 异常体征
教学目的
在熟悉心、肺、腹部常见异常体征的基础上,熟悉心、肺、腹部正常体征与异常体征的鉴别。
教学要求
(一)熟悉心、腹肺、部常见异常体征。
(二)熟悉心、肺、腹部正常体征与异常体征的鉴别。
教学内容
(一) 肺部
1、复习肺脏解剖。
2、基础听诊:正常、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3、鉴别听诊:肺泡呼吸音与正常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与正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与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粗糙;湿罗啰与干啰音、大、中、小水泡音的鉴别、干啰音与胸膜摩擦音的鉴别。
(二) 心脏
1、复习心脏解剖。
2、心脏听诊:听诊区、正常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3、常见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房纤颤。
4、鉴别听诊: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增强、舒张早期奔马律与开瓣音、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室间隔缺损、期前收缩与心房纤颤。
(二) 腹部
1、肝脏触诊:触诊方法、常见错误、触诊内容、临床意义。
2、胆囊触诊:触诊方法、莫非氏征与胆囊触痛、临床意义、胆囊炎、胆结石。
3、脾脏触诊:触诊方法、肿大测量(三条线)、触诊内容、临床意义、三度肿大、脾肿大拌压痛等。
4、电子化标准病人:莫非氏征阳性示教、肝、胆、脾综合体征检查示教、压痛、反跳痛示教。
实验八 完整病历书写
教学目的
在了解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病历的编写。
教学要求
(一)了解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掌握各种病历的编写。
教学内容
(一) 病历的重要性。
(二) 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三) 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实验九 血液检查(一)
教学目的
在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教学要求
(一)掌握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三)掌握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四)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测定方法(目测法),熟悉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五)了解网织红细胞测定法。
(六)了解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法。
教学内容
(一) 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二) 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结构及使用方法
(三) 毛细血管采血法
(四) 红细胞( RBC )计数
(五) 血红蛋白( Hb—SDS 法)测定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示教)。
(七)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示教)。
实验十 血液检查(二)
教学目的
在学会血涂片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方法(手工法),外周血中五种白细胞(WBC)形态特点;认识血小板的形态与计数方法,了解出血、凝血时间及血块退缩试验的测定方法,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测定方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方法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方法。
教学要求
(一)掌握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方法(手工法)。
(二)掌握外周血中五种白细胞(WBC)形态特点。
(三)学会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四)了解血小板的形态与计数方法。
(五)了解出血、凝血时间及血块退缩试验的测定方法。
(六)了解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测定方法。
(七)了解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方法。
(八)了解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一) 白细胞( WBC )计数
(二) 白细胞 (WBC) 分类计数
(三)练习血涂片的制备。
(四)出血时间测定。
(五)病例讨论(COPD)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六)血小板计数(示教)。
(七)血块退缩试验(示教)。
实验十一 骨髓细胞学检查
教学目的
在熟悉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点的基础上,了解骨髓细胞学检验方法,认识正常骨髓象及几种常见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象特点。
教学要求
(一)了解骨髓细胞学检验方法。
(二)熟悉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点。
(三)了解正常骨髓象及几种常见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象特点。
教学内容
(一)正常骨髓涂片(示教)。
(二)骨髓增生活跃与增生低下的骨髓象(示教)。
(三)几种常见血液病的骨髓象(示教)。
(四) 各系统、各阶段典型细胞观察(示教)。
(五)病例讨论(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十二 尿液检查
教学目的
在掌握尿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的基础上,.掌握尿液常规检查方法及尿显微镜检查,了解尿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尿液常规检查方法,了解尿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尿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三)掌握尿显微镜检查。
教学内容
(一)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透明度、气味、酸碱度)。
(二) 尿液的化学检查(尿蛋白定性、尿葡萄糖定性、尿酮体定性、尿胆红素、尿胆原定性试验)
(三) 尿比重测定。(浮标法)
(四)病例讨论(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
实验十三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查
教学目的
掌握粪便外观检查、隐血试验(OBT)的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脑脊液(CSF)一般性状和显微镜检查方法、蛋白质定性试验(pandy /s test)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方法,熟悉浆膜腔穿刺液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 test)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要求
(一)掌握粪便外观检查。
(二)掌握粪便隐血试验(OBT)的原理和方法。
(三)掌握脑脊液(CSF)一般性状和显微镜检查方法。
(四)掌握脑脊液(CSF)蛋白质定性试验(pandy /s test)的原理和方法。
(五)掌握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方法。
(六)熟悉浆膜腔穿刺液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 test)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
(一) 粪便外观(形状与坚度、颜色)检查
(二) 浆膜腔穿刺液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三) 浆膜腔穿刺液、粘蛋白定性试验( Rivalta test
(四)病例讨论(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
(五) 粪便隐血试验(邻联甲苯胺法)(示教)
(六) 脑脊液( CSF )一般性状和显微镜检查(示教)
(七) 脑脊液( CSF )蛋白定性试验( Pandy/s test )(示教)
实验十四 临床化学检查
教学目的
在熟悉静脉采血法、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基础上,了解影响测定的因素;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以及影响测定的因素;了解血清葡萄糖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了解血气分析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了解血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了解抗核抗体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原理及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一)熟悉静脉采血法。
(二)熟悉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了解影响测定的因素。
(三)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了解影响测定的因素。
(四)了解血清葡萄糖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
(五)了解血气分析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了解血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六)了解抗核抗体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原理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一) 静脉采血法
(二) 血清尿素氮( BUN )、血清( Cr )的测定
(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
(四)病例讨论(急性黄疸性肝炎、糖尿病)。
实验十五 心电图(一)
教学目的
在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间期与各波群的正常值的基础上,掌握心率的计算方法、心电图的测量原则与方法、QRS波群的命名;以及掌握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熟悉心电图报告书写格式;一般了解电轴偏移、低电压、逆钟向转位和顺钟向转位。
教学要求
(一) 掌握心率的计算方法。
(二) 掌握心电图的测量原则与方法。
(三) 掌握QRS波群的命名。
(四) 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间期与各波群的正常值。
(五) 掌握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
(六) 熟悉心电图报告书写格式。
(七) 了解电轴偏移、低电压、逆钟向转位和顺钟向转位。
教学内容
(一) 测量一份正常心电图。
(二) 分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
(三) 心电图的测量原则与方法
(四) 正常心电图的分析顺序
(五)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实验十六 心电图(二)
教学目的
在掌握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的基础上,了解亚急性期和陈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掌握左右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掌握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一般了解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及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要求
(一) 掌握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二) 掌握左右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三) 掌握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四) 了解亚急性期和陈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五) 了解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六) 了解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内容
(一)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二) 分析左右室肥厚心电图
(三) 分析三种早搏的心电图
.(四) 心肌梗死及其不同分期的心电图特征。
(五) 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七) 三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实验十七 心电图(三)
教学目的
在掌握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的基础上,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掌握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掌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了解心室纤颤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要求
(一)掌握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二)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三)掌握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四)掌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五)了解心室纤颤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内容
(一) 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二)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三) 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四)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五)心室纤颤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组织与方法
实施机构:由遵义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执行。
组织内容:教学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布置实验内容,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分组(26-30人/实验室),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2.教学地点及教师:在诊断学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为诊断学实验室专职教师及内科学教研室委派共同组成。
3.辅导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
考核办法:.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验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10%,体格检查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10%,平时小测验占实验总成绩的10%。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容
教学时数
实验类型
问诊
4
基础型
正常体格检查
20
基础型
异常体征
4
综合型
完整病历书写
4
综合型
血液常规检查、典型病例分析
8
综合型
骨髓细胞学检查、典型病例分析
4
综合型
尿液检查、典型病例分析
4
综合型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查、典型病例分析
4
综合型
临床化学检查、典型病例分析
4
综合型
正常心电图
4
基础型
异常心电图
8
综合型
合计
68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桥梁学科,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诊断学实验教学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诊断学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三基”为基本指导思想,旨在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诊断分析能力的训练,重点在于系统地训练学生,使其掌握问诊的内容与技巧、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和临床诊断思维方法。诊断学实验教程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与临床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本实验指导中突出了实践性、实用性、启发性。在内容上分为物理诊断、实验诊断和心电图检查。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用。实验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其中问诊4学时,正常体格检查4学时,血常规检查4学时,尿常规检查
4学时,心电图检查4学时。
四 教材:《诊断学实验教程》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陈琦 2010年4月
正文
实验一 问诊
教学目的
问诊是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的重要方法,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并掌握问诊主要内容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三)了解病史采集和问诊的重要性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 问诊的重要性。
(二) 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三) 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四)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实验二 全身体格检查
教学目的
在了解胸、腹部体表标志和人为划线的基础上,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全身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一)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
(二)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全身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三)了解胸、腹部体表标志和人为划线。
教学内容
(一)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1、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2、发育与营养、面容与表情、姿势、体位与意识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 头颈部检查
1、头颅、头发、头皮检查。
2、眼、耳、鼻、口检查。
3、颈部外形、皮肤、颈动静脉、颈强直、Brudzinski征检查。
4、淋巴结、甲状腺、左右颈动脉及气管的触诊。
5、听诊颈部杂音。
(三) 胸部检查
1、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2、视诊: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乳房、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3、触诊:胸壁压痛、皮下气肿、胸廓挤压痛、胸骨压痛、乳房、腋窝淋巴结、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
4、叩诊:叩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种类、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下界与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
5、听诊: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及分布范围、异常呼吸音的检查、啰音的检查、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胸膜摩擦音的检查方法。
(四) 心脏检查
1、视诊: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及范围、心前区搏动。
2、触诊:心脏触诊的方法:心脏搏动情况同触诊对视诊结果的进一步确定或鉴别;震颤的检查方法;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方法。
3、叩诊:心脏叩诊方法、叩诊顺序。正常心浊音界的确定。
4、听诊: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杂音、额外心音、心包摩擦音。
(五) 背部检查
1、视诊:取坐位观察背部皮肤,必要时半卧位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
2、触诊:皮下气肿、胸廓活动度及对称性、语音震颤检查。
3、叩诊:后胸部、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
4、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
5、肋脊点、肋腰点有无压痛,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6、脊椎棘突划线、脊柱压痛、直接叩击痛、间接叩击痛。
(六) 腹部检查
1、腹部的体表与分区。
2、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皮肤及其他。
3、触诊:触诊方法。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腔脏器、腹部包块的触诊、液波震颤与振水音的检查。
4、叩诊:腹部叩诊音、肝脾叩诊及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及膀胱叩诊。
5、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
6、腹壁反射的检查方法。
(七) 上肢
1、关节和手有无畸形、肿胀、压痛,皮肤及静脉有无异常。
2、滑车上淋巴结、 杵状指(趾)、匙状甲、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的检查。
3、神经反射检查(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病理征:Hoffmann征)
4、肌力与肌张力检查。
(八) 下肢
1、关节和手有无畸形、肿胀、压痛,皮肤及静脉有无异常。
2、髋关节(腹股沟淋巴结、枪击音、杜氏杂音)、膝关节(腘窝淋巴结、浮髌试验)、胫骨(有无水肿)、踝关节与足(有无局限性水肿,足背动脉)。
3、深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阵孪)、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Cordon征)、脑膜刺激征(Kernig征)。
4、肌力与肌张力检查。
实验三 血常规检查
教学目的
在熟悉毛细血管采血法的基础上,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熟悉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熟悉血细胞计数方法,掌握其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一)熟悉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三)熟悉改良牛勃氏计数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四)熟悉血细胞计数方法,掌握其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 毛细血管采血法
(二) 血细胞计数方法(以红细胞计数为主)。
(三)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病例讨论(缺铁性贫血)。
实验四 尿液常规检查
教学目的
在熟悉尿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的基础上,.掌握尿液常规检查方法及尿显微镜检查,了解尿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尿液常规检查方法,了解尿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二)熟悉尿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三)掌握尿显微镜检查。
教学内容
(一)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二)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透明度、气味、酸碱度)。
(三) 尿液的化学检查(尿蛋白定性、尿葡萄糖定性、尿酮体定性、尿胆红素、尿胆原定性试验、尿比重)
(四)病例讨论(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
实验五 心电图检查
教学目的
在熟悉心电图的测量原则与方法及心电图报告书写格式的基础上,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间期与各波群的正常值,及QRS波群的命名;掌握急性期心肌梗死、部分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熟悉部分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了解部分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纤颤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要求
(一) 熟悉心电图的测量原则与方法。
(二)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间期与各波群的正常值,及QRS波群的命名。
(三)熟悉心电图报告书写格式。
(四)掌握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五)掌握部分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
(六)熟悉部分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及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七)了解部分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纤颤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教学内容
(一)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二) 分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
(三) 分析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心电图。
(四) 分析三种早搏的心电图
(五) 分析 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
(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七)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八) 心室纤颤和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九) 心电图的测量原则与方法
(十) 正常心电图的分析顺序
(十一) 心电图报告的书写
教学组织与方法
实施机构:由遵义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执行。
组织内容:教学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布置实验内容,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分组(26—30人/实验室),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2.教学地点及教师:在诊断学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为诊断学实验室专职教师及内科学教研室委派共同组成。
3.辅导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
考核办法:.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实验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10%,平时小测验占实验总成绩的10%。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容
教学时数
实验类型
问诊
4
基础型
正常体格检查
4
基础型
血常规检查
4
综合型
尿常规检查
4
综合型
心电图检查
4
验证型
合计
20

关闭窗口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 电话:0851-28608341  Email: 1530023619@qq.com  邮编:563003
 ICP备案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