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新闻>>新闻快讯>>正文

探秘仡佬古韵传承非遗薪火——洪渡匠心·仡佬非遗行实践团队三下乡活动
2025-07-28 15:26   审核人:   (点击: )


为深入挖掘仡佬族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推动其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洪渡匠心·仡佬非遗行”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于7月13日奔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开启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为仡佬文化续航注入新动力。

实践团队出征前合照

溯源仡佬文化 探寻民族根脉

循着仡佬文化的历史脉络,实践团队踏上寻根之旅。在九天母石景区,队员们驻足祭祖圣地天主坳观望仡佬族发源地九天母石,于形态各异的母石群与古朴祭坛间,追溯其与“濮人”始祖传说的千年羁绊;通过与当地文化工作者、仡佬族乡亲促膝交流,收集关于九天母石的民间故事、变迁记忆,深深感受到这片土地在民族身份认同中的精神价值。走进中国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队员们在丹砂文化展厅细品文物风华,从铜扁壶纹饰到传统服饰巧思中梳理古今文脉,更合力解读“三幺台”、傩戏等民俗密码,在探索中让民族根脉愈发鲜活闪亮。

实践队员驻足九天母石

实践队员研读《仡佬赋》

实践团队在博物馆合照

探秘龙潭古寨 感知仡佬风情

“仡佬文化看务川,务川仡佬在龙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丹砂文化的核心地,龙潭古寨是仡佬族千年文明的“活态史诗”。队员们踏青石、穿古巷,探访来庵书院的墨香、申祐祠堂的忠义,指尖轻触青瓦木楼,记录“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布局巧思,从飞檐翘角与院落肌理中,读懂建筑与农耕生活、防御智慧的共生密码。队员们围坐听寨老细说千年沧桑,向傩戏传承人解密民俗图腾,与务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冯俊局长共话保护良方——非遗驻寨、古居修缮,让古寨在守护中焕彩;探索乡村振兴下的文化转化路径,让仡佬风情在传承中流淌,每一步都踏响民族记忆的回声。

实践队员与寨老交流

实践队员与傩戏传承人交流

体验仡佬扎染 传承匠心技艺

仡佬族扎染如一抹灵动的文化印记,牵引着实践团队探索的脚步。在工作人员李雪莲老师的介绍下,队员们走进古寨非遗染坊体验馆,向扎染传承人杨旭玲老师潜心研学:从草木灰水脱浆的布料预处理到“打结法”“折叠扎”等精巧捆扎技艺,再到蓝草天然染色的自然之法,每一步都流淌着民族生活的智慧。队员们携手完成捆扎、浸染、拆线、晾晒过程,于蓝白交织的纹样间,触摸“预设与偶然”碰撞的独特美感,体悟“随形就势、因扎得纹”的创作哲思。等待成果的间隙,队员们与杨老师深聊传承现状、学艺方向,读懂“匠心”与医学精神的共通内核,让这门古老技艺在联合实践中绽放新生机。

扎染传承人杨旭玲老师带领队员们体验扎染工艺

实践队员晾晒扎染作品

实践队员展示扎染作品

直播助农传情 共展仡佬新韵

为深入了解务川旅游业发展与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实践团队对接务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冯俊局长,参与开展“仡胖胖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冯局长与舞蹈老师领衔互动,队员们献艺助兴,现场试吃油茶、酸辣粉等特色美食,让地方好物实力“圈粉”。这场2.4小时的直播,狂揽20万+点赞,商品曝光2.6万次,吸引近6000人围观,带货超1000元,新增粉丝100多人,交出亮眼成绩单。 团队更与冯局长的“仡胖胖”账号深度联动,通过抖音平台共创系列视频。以青春视角解锁仡佬非遗,用鲜活表达激活民族记忆,让千年文化透过屏幕“圈粉”,既放大传播声量,更彰显底蕴活力,宣传成效显著,实现文化传播与助农实践的双向赋能。

冯俊局长介绍仡佬文化

助农直播成效

实践团队与冯俊局长合影

守护仡佬文脉,传承永不止步。此次实践中,团队循着文化根脉探访溯源,在古寨风情中触摸鲜活传承,于非遗体验里感悟匠心坚守,更借直播传播让民族文化焕发新彩。从系统梳理历史脉络到探索活化路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文化传承的热忱——既为仡佬族非遗注入青春活力,也为文化自信与地方发展添砖加瓦,让千年民族文化在守护中绽放时代光芒。

(审核:一审田源、二审杨洪艳、三审王东红;撰稿:王秋兰、朱琼、马仟;摄影:王艺霖、董煜琳)

关闭窗口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 电话:0851-28608341  Email: 1530023619@qq.com  邮编:563003
 ICP备案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